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建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抓手。
2015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2015年8月30日,中辦、國辦印發該方案,標志著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正式建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開展環境保護督察,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強環境保護工作采取的一項重大舉措,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堅持問題導向、敢于動真碰硬,發揮了非常顯著的作用。
7年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緊鑼密鼓,壓茬推進。實現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兩輪督察全覆蓋,第二輪督察還把國務院有關部門以及有關中央企業納入督察范圍,“敢于動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問題不放松,成為推動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
7年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取得“中央肯定、百姓點贊、各方支持、解決問題”的顯著效果。“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堅決查處一批破壞生態環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決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寫入《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成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
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和重大改革舉措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也是一項重大改革舉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重大原創性成果和制度性保證,體現了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體現了黨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在每個關鍵階段和重要環節,都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認認真真把這項工作抓實抓好,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有力有序展開。
從2015年底在河北試點起,3年時間,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完成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輪督察全覆蓋,并分兩批對20個省份開展督察“回頭看”。
2019年6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印發實施,以黨內法規的形式規范督察工作。《規定》明確,成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
2019年7月,第二輪督察全面啟動。在督察對象上,明確把省級黨委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中央企業作為督察對象;在督察內容上,將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情況,以及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等作為督察重點;在督察方式上,例行督察、專項督察共同發力,各項工作齊頭并進;在督察體系上,實行中央和省(區、市)兩級督察體制,省級督察作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延伸和補充,不斷形成督察合力。
2022年6月初,第二輪第六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相繼向河北、江蘇、內蒙古、西藏、新疆5個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反饋督察意見,第二輪督察圓滿收官。
督察整改是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環節,是檢驗督察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志。2022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進一步推進督察整改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完善督察整改工作長效機制。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不斷攻堅克難。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一些嚴重損害生態環境事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嚴肅查處,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徹底解決絕不松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著力推動這些突出問題徹底解決。
——祁連山是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局部生態破壞問題一度十分突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堅決整改。
通過督察推動,144宗礦業權全部分類退出,42座水電站分類處置,生態環境逐步恢復,大美祁連的景象又回來了。2019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來到中農發山丹馬場有限責任公司一場,實地了解馬場改革發展和祁連山生態修復保護情況。得知中央提出的整改任務已基本完成,祁連山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總書記給予肯定:“這些年來祁連山生態保護由亂到治,大見成效。”
——前些年,一些人盯上陜西秦嶺的山水,企圖將“國家公園”變為“私家花園”,一棟棟違規、違法修建的別墅侵占秦嶺山腳的綠色。為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先后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如今,相關問題得到徹底整治,多個違建別墅舊址變身公園綠地,成片樹木郁郁蔥蔥。地方黨委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會深刻汲取教訓,深刻認識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緊迫性、長期性,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
——內蒙古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及“一湖兩海”污染防治問題,強調“要對癥下藥,分別制定治理方案,既急不得,也慢不得,要按規律辦事”。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高度關注“一湖兩海”生態環境保護,多次指出治理抓得不緊、推進不夠,一些規劃項目降低標準、放松要求等問題。內蒙古自治區全面推進綜合治理,從“治湖泊”向“治流域”轉變,使“一湖兩海”重現勃勃生機。
——“滇池是鑲嵌在昆明的一顆寶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勁頭,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加強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再接再厲,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云南滇池等高原湖泊保護。
2021年第二輪第三批督察進駐云南,緊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落實情況,公開曝光滇池“環湖開發”“貼線開發”等問題,直指昆明長腰山區域被房地產開發項目蠶食、部分項目侵占滇池保護區。當地深化認識、推動整改,長腰山滇池一、二級保護區內違規建筑已全面拆除,林草植被重建,復綠面積達94萬平方米。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還嚴肅查處了吉林長白山違建高爾夫球場及別墅、廣西鳳山世界地質公園野蠻開采、海南違規圍填海、重慶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違建突出、青海木里礦區非法開采、新疆卡拉麥里山自然保護區違規“瘦身”、騰格里沙漠污染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相關整改工作正在扎實推進并取得階段性成效。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情況作為重中之重,督到哪兒,講到哪兒,落實到哪兒,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推動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得到堅決落實。
各省級黨委和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有關中央企業相關負責人都明確表示,督察不僅是對地方、部門、中央企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全面檢查和把脈會診,也是政治體檢。
被督察對象將督察整改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大民生工程、重大發展問題,與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有機融合,推動解決了一批多年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生態環境保護“老大難”問題,并以此為契機,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督察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為全黨全社會的高度共識。各地黨委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顯著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
堅持嚴的基調和問題導向,堅持精準科學依法督察,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向縱深發展
2018年3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會議審議了《關于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總結和下一步工作考慮的報告》并強調,要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重點,夯實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政治責任,推動環境保護督察向縱深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督察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方向,指明督察的目標原則和重點任務,明確督察的方式方法和主要路徑,保障了督察有序開展,行穩致遠。
嚴的基調,問題導向——
“嚴”在信息公開上,督察進駐安排、報告主要內容、整改方案和落實情況均按要求對外公開;
“嚴”在督察報告中,問題部分篇幅不少于督察報告的60%,既嚴肅指出問題,又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責任;
“嚴”在案例曝光上,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不斷優化典型案例曝光機制,共曝光137個典型案例。特別是2021年以來,以“文字+圖片+視頻”形式集中曝光典型案例,媒體深度參與,強化了警示震懾作用。
服務大局,統籌兼顧——
區域重大戰略實施中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落實情況,是督察關注的焦點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部署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督促引導沿江11省市調整產業結構,加速岸線整治,嚴控環境風險,一度“病得不輕”的母親河重新煥發生機。
江蘇南通市五山地區濱江片區,曾經小景區、老港區、破廠區、舊小區相互交織,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當地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修復騰出岸線,打造綠色走廊,成為南通的生態綠核。
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督促引導沿黃9省區轉變理念,找準定位,加快轉型,九曲黃河變了模樣。
汾河,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山西太原段曾因水質長期劣Ⅴ類,被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公開通報。如今,太原汾河沿線建成全長43公里的綠色生態長廊,全長85公里的濱河自行車道宛若彩帶,“汾河晚渡”美景如畫。
近幾年,一些地方盲目上馬“兩高”項目沖動強烈。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嚴格控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
第二輪督察將這一問題作為查處重點,重點關注違反國家產業政策、突破地區環境承載容量、違規審批的項目,以及去產能落實不到位等問題,有力遏制了“兩高”項目盲目上馬現象。
突出重點,有的放矢——
督察始終聚焦重點領域,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突出短板、重大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生態環境風險及處理情況等作為工作重點。
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查處了多個城市生活污水、垃圾收集處理不到位等問題,推動相關地方加快補齊短板。
貴州貴陽市,南明河貫城而過。前些年,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南明河流域生態欠賬增多,水質惡化、污染嚴重,中心城區段水質長期處于劣Ⅴ類。
督察嚴肅指出相關問題后,貴陽市以整改為契機,加大污水管網建設力度,新建污水處理廠18座,南明河流域污水處理能力從2017年的99萬噸/日,增加到2020年的183萬多噸/日。現在,南明河全流域25處黑臭水體全部消除,中心城區段水質穩定達到Ⅳ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圖景讓人心曠神怡。
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內違法違規建設、野蠻開采等重大生態破壞,也是督察直指的問題之一。
寧夏賀蘭山一度因為“靠山吃山”的傳統、粗放發展的方式,遭遇無序和野蠻開采,山體被嚴重破壞。
通過督察推動,無序野蠻開采、嚴重破壞生態的行為得到有效遏制,歷史“瘡疤”逐漸愈合,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植被覆蓋度從40%增長到60%左右。鴛鴦、白鷺回到人們的視野里,久違的巖羊變得常見了,豹貓再次露面。
精準、科學、依法督察——
縱觀7年來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始終堅持不搞“齊步走”“撒大網”,始終堅持精準、科學、依法督察。
精準,就是聚焦中央關心、社會關注、群眾關切的重點領域,盯住具有普遍性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科學,就是善于從源頭上督察,把握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尊重生態環境保護的客觀規律,提高督察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依法,就是樹牢法治觀念,運用法治方式,依法依規開展督察,配套制定110余個制度規范和模板范式,使督察有章可循,確保督察結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
通過精準、科學、依法督察,直指各地各部門存在的問題,挖出了環境問題的“病根”,動真格,重履責,促進被督察對象祛除“頑疾”,輕裝上陣謀發展。
緊盯整改,形成閉環——
整改的效果如何,是檢驗督察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志。發現和曝光問題是手段,解決問題才是目的,也是督察的“后半篇文章”。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加強調度、盯辦、督導和信息公開,不斷完善督察整改閉環管理工作機制。督察組與被督察對象共同扛起政治責任,形成管理閉環,同頻共振、相向而行。
不把長期目標短期化、系統目標碎片化。每批次督察進駐前,都專門致函被督察對象,要求精準科學依法推進整改、嚴禁“一刀切”“濫問責”;要求給直接負責整改工作的單位和人員留足時間,禁止層層加碼、級級提速;要求對涉及民生的產業或領域的整改工作,妥善處理、有序推進,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7年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以前所未有的“督政”力度,瞄準地方生態文明建設的癥結,涵蓋生態環境領域的方方面面,以磅礴之勢全面有序推進。
被督察對象紛紛表示,必須把抓督察整改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把報告中的每一個問題都當成“必答題”,當成檢驗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的試金石,切實推進各項整改任務落細落實。
堅決查處一批破壞生態環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決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取得顯著效果
7年來,隨著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面開展,一批破壞生態環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被堅決查處,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得以有效解決。在督察的強力帶動下,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解決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辦成了。
倒逼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督察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緊密結合被督察對象實際,緊緊聚焦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突出矛盾和重大問題,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福建寧德,一個個色彩鮮艷的新型養殖設施漂浮在海面,如同躍動的音符。然而,時間回到2017年,坐擁三都澳、沙埕港優良港灣的寧德海域,“無證、無序、無度”養殖問題嚴重。
在督察推動下,寧德實施海上養殖綜合整治,禁養區養殖全部清退,養殖區和限養區養殖全面推廣使用新型塑膠設施。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規范養殖,累計投入資金47.72億元,清退和升級改造漁排142.7萬口、貝藻類55萬畝,“海上田園”奏響嶄新樂章。
隨著督察不斷深入,各地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國之大者”,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一批違法違規項目被依法處置,一批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一批綠色生態產業加快發展,走上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重慶對位于長江干流的廣陽島大開發踩下“急剎車”,以生態保護為主重新定位,構建城市發展新格局。云南以督察整改為契機,推進六大水系、九大高原湖泊保護,生物多樣性寶庫更加牢固。
啃下“硬骨頭”、解決“老大難”,督察成為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
廣東練江因河水清澈蜿蜒如一道白練而得名。然而,由于受到嚴重污染,練江曾經長期黑臭,漂滿水葫蘆的水面“遠看像草原”。
如今的練江,已完成從“墨汁河”到“生態河”的華麗轉變,水清岸綠,流水徜徉,魚翔淺底,水鳥紛飛。周邊群眾紛紛點贊練江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
當地負責人表示,練江長期積累下的污染,曾經讓大家望而卻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喚醒了整治練江的責任意識,過去不敢想、不敢做、做不了的事情,在短時間內取得了重大突破。
位于南洞庭湖腹地的下塞湖,是重要的濕地生態保護區。然而,業主非法修建矮圍,從事捕撈養殖、盜采砂石等活動,嚴重影響行洪,破壞洞庭湖生態。湖南省有關部門和地方多次對下塞湖非法矮圍進行整治,但問題始終未能整改到位。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曝光這個問題后,侵占洞庭湖濕地長達17年之久的下塞湖非法矮圍,短短13天就全部拆除,3萬畝“私家湖泊”恢復原貌,周邊人民群眾拍手稱快。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2年4月底,第一輪督察和‘回頭看’整改方案明確的3294項整改任務,總體完成率達到95%;第二輪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確的1227項整改任務,半數已完成,第四、五、六批督察整改正在積極有序推進。”
把群眾的“小問題”當作關注的“大事情”,督察成為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措施——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黨同志都要堅持人民立場、人民至上,堅持不懈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叮囑,成為督察人員的行動指南。
督察一直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始終,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全力讓生態環境產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水體黑臭、垃圾亂堆、油煙異味、噪聲擾民……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將這些人民群眾身邊看似不起眼卻事關切身利益的“小問題”,作為督察關注的“大事情”。
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手中投訴信箱的鑰匙,就是人民群眾沉甸甸的信任與囑托。”督察人員如是說。
——主動接訪,讓反映渠道暢通無阻。督察進駐后第一時間公開舉報電話和郵箱,第一時間接受人民群眾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信訪舉報。
——邊督邊改,讓整改責任一目了然。收到群眾信訪件,督察組第一時間轉交地方黨委和政府。利劍出鞘斬頑疾,群眾舉報到哪兒,整改就落實到哪兒。
——強化回訪,讓人民群眾安心放心。督察不僅受理群眾信訪舉報,還強化電話和實地抽查回訪,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全部公開,讓辦理結果接受監督。要求當地政府在官方網站等媒體上對外公開辦理結果,放到陽光下接受全社會監督。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開展以來,已累計受理轉辦群眾生態環境信訪舉報28.7萬件,目前完成整改28.5萬件。”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說。
“我看到冬天紅嘴鷗在河邊聚集,春天里燕子紛飛白鴿起舞,鰱子游來游去,‘稻蟹混養’生態農業在寧河全區推廣……”2021年9月,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人員拆開一封信。來信的是一位老黨員,他寫道,3年來見證了整改的一點一滴,督察為天津市生態環境總體改善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
在浙江,督察組收到了一面錦旗和一封感謝信,信里寫道:“說老實話,本來我們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把信寄出去,沒想到村里臟亂差的問題這么快就徹底解決了。感謝中央環保督察組,你們是群眾的貼心人。”
在四川,市民在感謝信中表示:“投訴的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充分體現了督察組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始終胸懷‘國之大者’,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真心實意為百姓辦實事。”
生態環境修復和改善,是一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的過程,必須堅持不懈、奮發有為。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2022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強調: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全黨全國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新發展階段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更高要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的歷史使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將繼續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從嚴從實、善作善成,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人民日報記者 劉毅 寇江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