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頁 > 孕嬰童資訊中心 > 行業(yè) > 正文

屢禁不止的化妝品售假,已成行業(yè)難題

2022-07-21 08:12   來源:洗滌化妝品熱點   作者:寒寒

  售假,是國產化妝品行業(yè)長久以來的頑疾。盡管國家政府對這方面的監(jiān)管越來越嚴格,也依然無法完全肅清這個行業(yè)亂象。許多售假企業(yè)知法犯法,鋌而走險,只為一時利益。

  化妝品售假的形式也多種多樣,主要的其實有兩種,一種是直接高仿抄襲,將其他品牌的產品設計偷過來,魚目混珠;另一種則是商標侵權,即是我們常說的“山寨”,直接將其他品牌的名號放在自己頭上,或者極其相似難辨,試圖瞞天過海。

  近日,化妝品行業(yè)一起商標侵權案便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一則裁判文書,一個名為“米琪美妝雅”的拼多多店鋪因售賣假冒卡姿蘭睫毛膏,被判賠償卡姿蘭80萬元。

  據悉,該店鋪的假冒睫毛膏產品直接套用了卡姿蘭的品牌名稱,真是明目張膽,肆無忌憚!

  在另一份判決書中,郁美凈也遭受了商標侵權。涉案店鋪為拼多多的“百花百貨店”,公然以“郁美凈”的商標出售兒童護膚品,商品頁面還標注有“正品保證”的字樣,然而其商品的紙盒包裝內層、生產批號噴碼、內袋防偽彩條及鋼印均與正品不符。

  這些違法企業(yè)知假售假,頂風作案,不僅損害了原品牌的權益與聲譽,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而且也阻礙了整個國產化妝品行業(yè)的發(fā)展,理應嚴懲不貸,一網打盡!

  全渠道售假,防不勝防

  隨著電商的發(fā)展,化妝品售假越來越猖狂了。不僅微店、朋友圈微商、海外代購、電商平臺等渠道充斥著假貨,直播帶貨、短視頻帶貨也成為化妝品售假的重災區(qū)。據權威數據,我國每年至少有上百億標值的假化妝品流向市場。

  在今年2月份,一起化妝品制假大案也引起了行業(yè)的廣泛關注。山東泰安六人因在明知銷售的化妝品是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情況下,仍在快手直播間銷售假冒偽劣的“雅詩蘭黛”、“海藍之謎”“歐萊雅”等品牌之產品,且涉案金額超百萬元被公訴。

  這些制假售假集團并非“平庸之輩”,通常都有著一套嚴明的工序,從原料包材的生產,到渠道分銷,物流運輸均分工明確,已然形成一條“黑色產業(yè)鏈”。許多專業(yè)的團伙所制造出來的假化妝品,通常與真貨難以辨別,極容易掩人耳目地混進市場。

  盡管近些年來,國家政府已經查處了多個化妝品售假案件,但是市場中依然有許多假化妝品未被察覺!

  為謀取不正當的利益,某些商家甚至自開網店,招募主播進行直播推廣。打著“清尾貨”的名義,商家以低價形式明目張膽進行售假,雇傭網絡水軍廣刷好評的行徑容易讓消費者信以為真,但當商品一售出,商家就會即刻刪除商品鏈接、刪除直播回放,即使產品有質量問題,消費者后期維權舉證也困難重重。

  面對如此猖狂的假化妝品,許多化妝品品牌以及渠道平臺也實施了應對的策略。例如抖音直播便于2021年初發(fā)布了《兜售假貨、高仿、未授權品牌商品的違規(guī)處罰公示》,稱平臺會嚴厲打擊售賣假冒偽劣產品等不良行為。小紅書在2021年也啟動多輪打擊“虛假營銷”的專項行動,封禁了涉嫌虛假營銷的多個品牌。

  花西子品牌則早在2020年便花30萬元高調招聘“打假官”,同年6月,花西子首席打假官正式應聘入職。截至今年3月,花西子打假團隊累計全網平臺刪除侵權鏈接54574條,取得侵權勝訴判決65起,聯(lián)合公安機關發(fā)起刑事打擊13起,抓獲涉案嫌疑人54人,查扣花西子假冒成品44431盒,包材64840個。

  全面肅清化妝品售假亂象,需要政府,品牌,渠道和消費者四方聯(lián)動,政府繼續(xù)加強監(jiān)管力度,品牌要做好防偽系統(tǒng),渠道平臺也要出謀劃策,消費者則要提高警惕,辨識假貨,積極投訴!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手機掃碼分享

關注微信公眾號

返回頂部